上市公司信托融资藏隐忧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19-05-08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来看,信托融资对上市公司的确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信托产品风险、筹资用途控制、信息披露等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亟待规范。

信托融资不像增发、配股、可转债那样,有许多限制条件,要经过漫长的报批程序,有时还要遭到流通股东的抵制,什么时候发还得看市场的眼色。

目前信托产品筹资周期较短,只要委托人和受托人自主商定,设计、发行速度快。如冠城大通,仅9月25日至28日4天发行期,就筹得5亿元资金。

信托融资,财务成本相对较低。中国武夷董秘表示,信托融资通常一年付一次利息,而银行则按季付息。同时筹资时间可自主掌握,他透露,仅几天时间公司信托计划已筹资几千万元。

上市公司纷纷牵手信托公司,但其背后隐藏着大量监管盲区。

首先是信托产品风险不容忽视,信托产品监管尚不到位,恐将重蹈当年券商委托理财陷入困境之覆辙。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信托热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其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预计回报吸引投资者。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1.98%,扣除利息税后,实际利率更低,相比之下,近期推出的信托产品年预期收益率平均在4%-6%,相当诱人。

目前上市公司发行信托多是变相贷款,补充经营资金,信托的收益受公司经营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如何防范恶意欺诈,避免出现以往滥发企业债券的情形,是摆在市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其次,如何严格控制上市公司信托资金的用途。对于募股资金的使用,目前有章可循,但上市公司通过信托融到的资金如何来严格管理、使用?目前这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类似的漏洞会不会造成上市公司一面去做信托融资,一面又把融来的资金再委托信托公司理财,赚取中间利差。

此外,上市公司对参与信托计划事宜信息披露及审议标准不一。

在目前再融资相对因难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寻找融资新渠道值得上市公司探索。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是应该未雨绸缪,完善规范相应的游戏规则。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