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晖说法
一家专注于公司法律事务的律师事务所
违反竞业限制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在实践中,某些技术密集型企业出于保密的需要,通常会与离职的高管、技术骨干等人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竞业限制约定符合法律规定的话,对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那么根据法律的规定,如果违反竞业限制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请看下面的介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的,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不能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法有效的竞业限制约定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违反相关约定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一)用人单位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八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十条的规定,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