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晖说法
一家专注于公司法律事务的律师事务所
抓小偷的时候把小偷打伤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被小偷偷东西的情况,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抓住小偷、避免财物损失。而在追到小偷之后为了制服小偷,难免会采取一些暴力,如果不注意导致小偷受伤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属于正当防卫吗?
一、什么是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危险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
(2)必要程度不同。紧急避险必须是出于迫不得已,而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3)对主体的要求不同。紧急避险要求主体不能有特定的身份(如警察、军人或消防队员等)。而正当防卫就没有这样的要求,任何人都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4)损害的利益不同。正当防卫损害的是不法侵害人的利益。紧急避险损害的是合法的利益(第三者的利益),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必须要大于避险行为所损害的第三者的利益。
(5)实施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必须是向第三者实施。
二、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
由于正当防卫是采取使不法侵害人受到一定损害的方法来保卫合法权益的,如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此法律规定,为避免滥用正当防卫的权利,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几个条件:
1.不法侵害实际存在。
不法侵害的实际存在,不仅是指损害行为的实际存在,而且也是指损害行为不法性的实际存在。只有对现实存在的、具有违法性的、已经形成防卫必要的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仅是指不法侵害实行行为的进行。公民只有在情况紧急的状态下,才能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进行正当防卫行为,否则就会造成防卫权的滥用,破坏实行稳定。
3.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
正当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它的损害后果只能加诸于不法侵害者,而不能加诸于第三人。
4.行为人必须有合法的防卫意图。
行为人必须有正当的防卫意图,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在主观上具有正义性,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首要条件。
5.正当防卫行为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如果正当防卫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这种行为就背离了正当防卫的根本目的,其性质不再具有合法性,而成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总结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制止不法侵害的合法权利,抓小偷以避免财产损失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我们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需要注意一下限度,对小偷造成的损害在不超过必要限度时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超过必要限度时依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