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晖说法
一家专注于公司法律事务的律师事务所
假释的条件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都听说过假释这个词,假释是一种刑罚制度,假释制度具有促进罪犯积极改造的鼓舞功能。从法律层面来说,什么是假释呢?罪犯要想获得假释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一、什么是假释
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假释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是有考验期的。假释的考验期分为两种: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如果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没有犯新罪、被发现漏罪或不存在违反假释监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在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被发现漏罪或存在违反假释监管规定的情形,会被撤销假释。
二、适用假释的条件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适用假释的,需要符合法定的条件才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适用假释的条件如下:
1.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2.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一般来说,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都有适用假释的可能性,但也有例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被宣告了假释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还应当遵守下列关于假释的监管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以上就是关于“假释的条件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欢迎随时向广东国晖(北京)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