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账“手抖”多摁两个零,该如何处理?

来源:国晖(北京)律师事务所 作者:广东国晖(北京)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0-03-0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银行提供了便利的服务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反映出来。例如,转账时输错对方账户号码,进而导致转错账户;或是“手抖”转错金额。以上情况都时有发生,那么,如果真遇到这种“倒霉”的事情,怎么办呢?

案情概述

张大国称2019年7月,自己得知李明可以办某资格证,费用为500元,若办不成费用全部退还。张大国本要转账给李明500元,但在操作时误将500元转成50000元。

事后发现金额错了,张大国立即联系李明要求退还多余部分的款项,并把支付存根交付给李明,李明答应一定退还。但是,李明一直未将多余款项打给张大国,张大国多次联系李明,李明不是不接电话就是搪塞不退。

张大国万般无奈之下,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退还人民币伍万元整(50 000元),并承担诉讼费及车旅费。

判决结果

本案争议焦点:李明是否需退还款项?

本案中,原告张大国主张其向被告李明支付500元为取得某资格证,却因操作失误转账50000元,且至今未取得某资格证,故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李明将50 000元予以返还。

法院认为,50 000元中的500元,根据原告张大国自述,系其为取得某资格证而支付,并非无原因使自身利益受损,故不具备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50 000元中的45 000元,原告张大国仅提交沈某出具的证人证言,而沈某并未出庭接受质询,且被告李明不予认可,另结合双方在庭审中陈述的合作情况,法院对张大国因错误支付而造成损失的主张难以采信。

最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张大国的主张无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律师点评

广东国晖(北京)律师事务所许迪律师: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在利用网银转账或去银行转账汇款时务必仔细核对各类凭证,看清楚账号和姓名在进行操作。如不慎出现转账错误时,一定要保留好相应的凭证和证据材料,主动与对方沟通,确实查找不到或协商不成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并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碰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作为不当得利方也应该基于诚实守信原则,将不当得利返还给当事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利。